週日的午後,參加了由憲福育創舉辦的『家,就是最好的教室』線上講座。我沒有孩子,但我是父母的孩子,未來也可能成為誰的媽媽,所以我報名了。藉由7位優秀講者的分享,從不同角度與觀點看待「家庭教養」議題,讓我感動不已!
🔸謝文憲-職場教練【以身作則,為孩子做最佳的示範】
📒過去,我總認為父親在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是陪伴者、引導者及支持者。在30歲那年,握著父親的手送他離開的那刻起,我頓時失去重心,很消沉、很無助,因為我永遠都不會再有父親的陪伴、引導和支持了。
在講座中,憲哥透過梳理自己和父親、和兒子之間的關係,歸納出父親在教養工作的三個角色-典範者/決策者/送行者,喚起了我和父親之間的回憶,讓我頓時明白,原來父親並沒有離開我的生命,因為他在教養我的過程中,每個決定、每項作為著實在用行動為我做最佳的示範,影響我至今。這是場充滿洋蔥的講座,在感動淚流的時刻,同時也治癒了我,謝謝憲哥。
🔸張怡婷副總【情緒處理,原來每個人都不會是你期待的樣子】
📒疫情期間,WFH期間讓人每日都處於焦慮與不安的壟罩下;還記得身兼媽媽角色的同事,總是呼喊著希望快點丟包孩子,深怕緊繃的情緒在下一秒即刻爆發!
透過Eva的分享,意識到發現自我情緒的重要,原來有種情緒來自『期待』與『以為』之間的落差。3S步驟處理情緒法,不只適用親子互動,也可運用至職場中,試著提醒自己-『不要期待自己那麼高,不要以為自己那麼糟』。
🔸陶育均廠長【原來“PDCA”真的可以打破孩子差異的魔咒!】
📒大學打工曾擔任一對就讀國小姐弟的家教,姐姐十分安靜,弟弟無比活潑,這是天與地的差異。當時還是大學生的我,完全不懂什麼是接受孩子的差異,更別說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,只懂得要求孩子依照我的方式做,讓自己可以完成工作即可;然而,這次聽到PDCA達人的分享,我好懊悔當時自己的無知! 打破水土不服的方式,真的很厲害啊! 期待可以出版寶可夢學習型桌遊,我一定+1。
🔸王永福-簡報大師【教育無他,唯愛的陪伴與父母榜樣!】
📒我是「福哥來信」的訂閱者,所以一直以來都知道福哥在做每件事都會盡己所能做到極致。藉由這次講座,親眼所見福哥如何把養育孩子當作專案執行在做,真是驚嘆連連!
除此之外,看到福哥透過便利貼引導孩子組織想法寫日札記,運用心智圖教孩子自己規劃日程,做任何事都從自身做起,為孩子做最好的榜樣,由衷佩服。希望福哥有天可以出版「教養的技術」,我會毫不猶豫的+1。
🔸劉淑慧作家【生活是從每一個取捨中堆積,生命是從每一個取捨之後美麗!】
📒這是我第一次聽醫生娘的演講,鼻酸不已。我不是一位母親,我不知道若我為人母,我究竟能為孩子做到什麼程度,但是,我是媽媽的女兒,我看見了媽媽為孩子無私的付出與犧牲。
或許,對媽媽而言,「做自己」這三個字在我們呱呱落地的那刻起,已漸漸消失在她的生命裡,而身為孩子的我們卻不曾發現,其實媽媽也需要「做自己」! 這段演講,給了我強烈的震撼與提醒,值得省思!
🔸楊坤仁醫師【給予孩子面對生命與追求夢想的勇氣】
📒隨著年紀的增長,因為受限於身上的責任與重擔,往往在做重大決定時,難免卻步,然而,事業有成的楊醫師,因為遺憾,鼓起勇氣,奮不顧身地攜手孩子追夢,一起面對挑戰,一起勇往直前,令人欽佩!
🔸葉丙成教授【給予孩子最珍貴的東西-建立面對失敗的韌性】
📒沒什麼好多說,就是大神,一語中的,點出現代父母的通病,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,如果你對孩子放不了手,有機會去聽聽葉老師的演講吧,一定會讓你很震撼!
❤️在去看爸爸後的隔天,我聽了這場講座,心情非常的五味雜陳,讓我重新反思,自己是否是個及格的女兒?! 過去父親總對我說,他不需要我成為非常了不起的人,但要成為一個快樂、善良、懂得感恩,不會危害社會的人。不敢說我做到了,但我會銘記於心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持續努力!

One Comment
好喜歡這篇心得分享,除了再次的重溫講座的溫暖之外,「我是父母的孩子」點出我在聽完講座後沒有想到的思考點。謝謝您的分享!